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得要搞自己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一個幻想,只要我繼續地做。接著下來,就會有個特別的機緣,讓中間的Keeper簽下我。他們會很努力的 Promote我這個人,然後我就名利雙收了。

翻譯成實例就是,我只要寫出一本好的小說,出版社就會簽下我,然後努力地Promote我,然後我就變成第二個九把刀了。我只要寫出一首好 歌,Sony就會簽下我,然後用他們的製作部替我作出一張專輯,我就變成下一個XXX了。(這很奇怪,我知道很多寫書的人想當第二個本土的九把刀,或是那類型的作家,卻沒遇過任何玩音樂的人,發自內心地想變第二個本土的誰,反而他們常會覺得誰誰誰很弱,不覺得這個現象很有趣嗎?)

問題是,這些Keeper他們都是在公司上班的人,他們不是賈伯斯這樣的創業者,他們要推行任何一個新專案,他們都需要相當的理由去說服他的同事與上司。失敗的話,他們要負全責,而且這個責任,有時會被廣為傳頌。你覺得,這些人會拿他的事業生涯賭在一個素未平生的人生上嗎?

不只是你的東西好不好,還有像上面例子的現實因素要考量。

如果今天是你要推行新專案,請問在公司的會議上,下面兩句話哪個你比較有臉說出口?

A.這個人氣宇軒昂、才華出眾,只要花個三百萬的預算,他一定會變成台灣的下一個羅大佑的。
B.這個人臉書粉絲有兩萬,出片不行銷就有兩千張的基本盤,他自己又能創作,只要後段的製作費四十萬內,甚下來的看廣播的效益如何,進可攻退可 守,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所以你可以朝著一個在公司會議上,說出來不會感到丟臉的產品方向前進。

或是一個絕殺的作品,這玩意兒可遇不可求,但我覺得玩饒舌的機率大一點。
P.S.我說服自己的方式如右:【如果我會打手槍卻不好意思搞自己的話,那..._真的很變態......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創作的價值



朋友Matt寫了這麼一篇文章,讓我有種被上了一課的感覺。
我發現關於著作權的立法,主流國家都有個很兇狠的keyword在其中。

音樂著作必須廣泛使用,才更顯其經濟價值

我還算是個有在創作的人,常常會有種創作被神話的感覺。就是那種會創作的音樂人、電影人、作家=有才華、帥。(我有特別和Mia確認過,應該不是我的錯覺。)理論上我應該爽爽的, 但實際上我常會覺得真有這種觀念的人是不是神經病。附註三

但大家都是人生父母養的,雖然我老是被當作神經病,但不代表我有資格把別人當神經病。我的合理解釋就是,有些人在不同時空裡面受到某些訊息影響,例如有段時期,賣音樂的唱片公司出來喊著音樂人創作有其價值,如果大家都買盜版的話,音樂人會餓死。因此大家不應該買盜版,尊重著作權。 我那時候雖然都買正版專輯,但也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後來才知道答案

根據TechOrange對KKBOX創辦人林冠群所做的專訪,我們可以知道KKBOX 和唱片公 司的拆帳結構為:KKBOX 得48%,另外的 52%,唱片公司拿 44%,詞曲創作人 6%, 國際唱片業協會 2%。

我想說的是,不管你是怎麼看待音樂的,但在產業裡面,創作算是一種產品,通常被當作商品販售,有的時候可以被當成產品透過現場演唱會加工。就只是這樣而已,不管外面的世界給創作人多麼高的帽子戴,大家都應該要認清現況。

從開始有唱片業以來,音樂人的版稅從來沒高過20%,現在這邊則是6%,有些甚至再更低,所以大家沒有必要把自己的重要性當成96%一樣,即使這個體系可能快要被打倒了,但一定不是由創作來打倒。他只會被另一個模式取代。

會特別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我真的碰過覺得音樂可以拯救世界、創作無價、商人都是腦滿腸肥的騙子,我沒有這樣的朋友,但我真的遇過。

--
附註:請不要認為這個數字是唱片公司或KKBOX詐欺或坑錢,因為以我的認知,這個數字6~15%以現況來說都還算合理。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太扯,你可以輕易扭轉現況,那有很多人都在期盼您的投入, 應該可以先從加入Matt的優質粉絲專業開始。

附註二:我今天剛陪女朋友聽完聞天祥的新書發表,還在為台灣電影的近況飄飄然。所以補一句,不要把自己放太大以外,也別忘了自己的風骨阿。

附註三:這很奇怪,因為當有人說我帥的時候(早餐店老闆除外),我還是會飄飄然一下,因為我知道某些程度上面,這句話是成立的。

圖 via Horia Varlan
Facebook me @有危青年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給新手製作人的11個建議(下)



7.保持清潔
不只是你的桌面,也包括你的擋案分類方式。這會讓你不會一天到晚找擋案,或是不確定哪個是對的擋案。

這句話說得簡單作的難,最起碼對我這種把混音涵蓋在製作領域的人來說是這樣, 而且有和人合作就又更可怕了,光別人給你的擋案可能就有五版。人的案子沒差,交案以後根本就不會想碰。但自己的案子製作期可能很長,甚至是一年後再重新翻出來作也有可能。

盡力地保持秩序吧,這方面我能給的建議只有這很重要。因為我為這件事情痛苦了很久。

8.靈感來自於你工作的時候
我不想說完全對,但多數時候這是對的。就像好的小說家一樣,一定是日復一日的 寫,有紀律地工作,你才能得到成品的全貌。很多真正令自己興奮的歌,一開始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我們只是很有紀律地把每一階段地工作做好,等到結果出來,運氣好的話,你會為自己的成果興奮不已。製作是有機的,你通常只會有個模糊的樣貌,有的時候也會有突變。

特別是我作的音樂跟小清新派差得很遠,製作環節多了很多,我也從來沒信過靈感來了才有好歌這種事,不過真的也有過靈感一來一首歌十五分鐘就編好的情形,也有五個小時過去還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狀況。

9.放自己一馬
我覺得這很重要,有的時候,人真的會把自己的某些器官逼到極限,你可能還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但你知道自己很痛苦。你就是不想再聽到這首歌了,你不知道該怎麼作了,你他媽的累了。雖然時間還早,但你就是想要休息一下

我以前是那種還會硬逼自己的人,其實我覺得這樣逼自己對成果可能沒甚麼幫助, 但過段時間後還是可以感覺到自己能力的提升。但,何必呢?玩音樂玩到最後變成被音樂玩是為了甚麼?好玩也很重要,真的!除非你有被虐狂。

10.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們都聽過作音樂有些鐵則,但我一直以來難以忘懷的話就是if it sounds right, then its right.不要管別人怎麼作,用你自己的方式作到最好。特別是我目前為止就沒看過有人用跟我一樣的體系在操作,so what?我用我的方法可以做到好,就夠了。

11.聚沙成塔
技藝是需要累積的,而因為牽扯無數太多的變因,有些時候,這些技藝甚至可以稱之為藝術(好丟臉)。每一個突破前面,一定會有可怕的【撞牆期】。想辦法撐過去,靠著你的渴望與意志力來砸時間。你現在度過的每一個門檻,是必須的夢靨。

圖片 via  videren
Facebook me @ 有危青年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11個給新手製作人的建議(上)



一時之間,熊熊不知道要打些什麼,偶然看到這一篇

標題是11個新手製作人的建議,覺得似乎是個不錯的分享指南,

原文網址如下,我綜合了一些我的個人意見,給大家參考。



1.是製作人製作音樂,不是器材製作音樂。
有沒有很眼熟?軟體硬體都沒差,器材熟就好。除非你是買音色庫或loop堆,這種東西連我都覺得多多益善,因為它們可以讓我更快速的完美音樂,甚至是激發靈感。

2.垃圾進,垃圾出。
你錄的品質差,出來的品質就差。我強烈建議,一開始想錄音的人,除非是收很單純的兩軌音,還要作現場的感覺。不然除了Vocal外,不要想要 用非Line in的方式錄音。想錄爵士鼓,我建議放棄直接改錄電子鼓,效果器後調(雖然我不作搖滾,但我真的覺得很多本土搖滾樂團的鼓聲處理的真的好糟。)。
除了錄音的門檻外,還有後製的門檻。很多人覺得唱片業的後製很強,強到可以讓不會唱歌的人變的會唱歌,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唱歌難聽的人,給高手混音以後還是難聽。除非製作人想到一個方法,可以讓不會唱歌的人,能夠處在某種環境或認知下,讓製作人得到他想要的。好啦,後製還是可以修到很大的一個程度啦,但絕對不是想玩音樂的長遠之計。而且要修也要修的能讓人接受,平平都是PS修圖,Britney Spears就是會修到讓我想買專輯的地步,而有些人修的真的會嚇到我,到底是想當畢卡索還是外星人阿幹。

3.傻傻的看,傻傻的學
仿間有很多書本教你如何操作軟體作音樂,但我從沒看過有人看完一本書以後就會作了。我不是說書本學不到東西,其實我學到不少書本來的技術,但書本一開始教的用意跟我應用的地方通常完全不一樣。(因為台灣沒有一本書教你作嘻哈音樂,他們會教你彈鋼琴、彈吉他、彈貝斯、作流行音樂、搖滾音 樂、電子音樂,但就是不教你作嘻哈音樂。)



你能學到最多的地方,來自於其他真正會製作的人,不論是大師、朋友、老師等等。因為環節太多了,所 以你只能不斷地砸時間,一直砸,砸到有一天你的Database夠了,熱情也還在高檔,作出好音樂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高。4.存檔,存檔,存檔
大家應該都有過那種打了一天的報告突然當機沒存到檔的痛苦吧?音樂也不例外,記得隨時隨地存檔,特別等你開始串聯各種不同軟體在用的時候,要更會存。因為會更容易當。而且因為檔案太多太雜,重灌很痛苦又很亂,會害人不想要重灌,然後一天到晚再唱小叮噹主題曲當、當、當。

5.閉眼,用耳聆聽
我是覺得還好啦,我很常用的順序是用耳朵聽出哪裡不夠對,再用meter去找出可加強的地方作修正。建議大家買個好監聽,真的有差,雖然 我現在都聽128kbps的mp3。但耳朵還是利,我可以在很吵的環境聽到新聞報導,但也常常在很安靜的地方聽不懂對方在講甚麼就是了。

倒是閉眼睛有個好處,強迫你自己不要上網瀏覽,我很常混音完以後想要用耳朵聽一聽誠品如何,重新放一遍的時候,因為前奏有點無聊,就上網上一上,半個小時後還在同樣的步驟。

6.先乾錄,後加效果
有很多錄Vocal的人喜歡加效果以後在錄音,我一直覺得莫名其妙,乾唱超好聽的呀。你覺得不好聽只會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唱的不好,或是你習慣你自己麥克風的聲音。更何況, 音源處理的方式最少都有三種以上,誰知道這首歌最後用哪一種最適合,Erica從來沒聽過效果錄音,還不是屌到連金曲歌王都佩服。

BTW,挑一隻適合自己的麥克風真的很重要,艾貝讓我直擊到了大陸貨痛宰澳洲品牌的那一刻。而且他那隻才我的四分之一價錢,使用又方便。

待續...


圖片 via  davemelbourne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抄襲?原創?


Nothing of me is original. I am the combined effort of everybody I've ever known. 
Chuck Palahniuk(鬥陣俱樂部作者), Invisible Monsters, 1999

從很久以前,在台灣有很多人喜歡批評音樂抄襲,鼓吹原創。但我一直無法打從心底認同這個觀點,也不能說他們錯。就這樣困惑了好久,每次看到這類的批評,都會自動放空過去。

別誤會,我作的是相對原創的東西,最起碼有一卡車的人用原創兩個字來鼓勵我過,沒聽說有人說我是抄襲鬼。但事實上,一開始的我就是抄襲阿。從抄襲阿姆without me的節奏Groove開始,我那時候還不知道這是甚麼,一直到後來才瞭解,那只是單純的Disco節奏Pattern。如果以批評者的角度來說的話,阿姆的without me抄襲了Disco pattern,而成千上萬的Disco曲目全部都是抄襲。但我們不會這樣說,因為Groove line只是音樂的一部分。


以我的音樂來說,除了Groove line以外,還有饒舌、歌詞、音色、節奏點配置等,我那時候就是不會編Groove line,或是Groove line不是我應該聚焦的,我就拿便的來用。你今天開店賣漢堡,你會自己養牛來宰、種小麥嗎?不會,你會用你的方式,把你的漢堡組裝起來,就算你用的是早餐店的漢堡,也不能因為你抄襲早餐店的漢堡而有道德瑕疵。最多罵你用的東西糟,但如果你的調味料很棒,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想要強調的是,一個完整的音樂內容是很龐大的,音樂的組成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人的事,但是到現在,在很多狀況下,音樂已經被壓縮到要一個人作完才能成事的空間。大家都以為有電腦軟體的輔助,只要一個人就夠了。但一個人也只有一個腦,他只能呈獻一兩個他擅長的特色。其他地方,靠loop或是抄襲我認為以個人來說都不為過。真要怪的話,那就要怪到流行文化與資本評量原則上了。但我怎麼能怪這種連自己好多時候都服從的趨勢呢?

對我來說就算只是改編歌詞或翻唱,也算是創作。你或許覺得這是垃圾。但Bob Dylan就是這樣混出來的,爵士樂團們也很少彈奏自己的曲子,但是卻從來沒有人覺得他們的演奏不是他們的''音樂'',柏林愛樂樂團或是鋼琴家們演奏卡 門或貝多芬都破一百年了,怎麼那些很有立場批評的高人們不說他們不是創作、沒有靈魂?


Hardcore一點說,就算只論音樂,從一開始,我們就是在偷。偷樂理,偷好音樂的組成,偷好聲音的調校。學人家用吉他、鋼琴、爵士鼓創造音樂,這些都是大家依樣畫葫蘆的證據。但不論從主流觀點與現實狀況來說,我最多只會說這是撿便宜來做。如果你能打從心底的不屑,你有你的靈魂。那依據你的成品,我可能會佩服你的富裕、羨慕你的傻氣,或是偷笑你打腫臉充胖子。別的不說,流行樂或搖滾樂或嘻哈樂的各自會有個hook的結構,我就從沒聽到有人抱怨這東西八股。


就算是某創作才子的旋律或是編曲跟國外某首歌一模一樣,我也一點也不會想怪任何人,因為我知道真正的原創需要花多大的心力與時間完成,而且還不一定能work。這個市場要的東西也從來不是那玩意兒。不過,我仍然認為獨立音樂人,有一點點除了你,沒有別人有的特質,會是件很重要的事。


P.S.很多人愛吹捧為創意之神的Steve Jobs說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真的有人以為iPod是他發明的嗎?


圖片 via Sorcyress
Facebook me @有危青年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軟體與硬體的差別


雖然現在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了,很多本來只熟硬體的人也都會用軟體來作Arrange了。純軟體製作人也通常會配一些mixer或 masterkeyboard。但還是有很多中間的灰色地帶。取樣機、效果器、鼓機、工作站。在我有接觸音樂製作的前後五六年來,我發現,前兩年自己一直有種迷思,硬體比較厲害。

這種迷思其實不難理解,畢竟每次看到專業的吉他手照片時,通常他會抱著一把吉他,而專業製作人的照片,都會在他們僵笑的表情後面,看到台百萬元等級的console。朋友間也總有些人愛說,那種怪物拿來過個甚麼東西,聲音整個都不一樣了。而實際上,許多超過十年資歷的製作人,也會有類似的感慨。

我一直無法解釋為甚麼會有這種差異,為什麼過個console可以讓聲音變得這麼飽滿,而過軟體轉檔則只有讓聲音變得薄弱的份。不懂的,我就把他歸因於神。每個硬體,都有一個神存在。就像真實世界一樣,有些人信拜火教、有些人則只信佛教。這就是為甚麼通常每個制作人只會貫用那一兩套系統。

一直到去年,我正式升級我的軟硬體設備,兩相對照,我確定了一點,就是我的硬體夢正式宣告破滅。因為硬體跟軟體一樣,都需要熟悉和使用。你熟悉了一個軟體,今天突然要你用同樣等級的硬體調出一樣的聲音,介面不一樣的話,你一定會很痛苦。而且不見得調的出來。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我用軟體調校出的聲音已經可以不輸給市面上的產品了,特別我現在在工業界工作。過去那些硬體的神奇mojo,在真實世界裡面, 突然全部煙消雲散了。硬體之所以能這麼特別,過個等化器就好像順便過了個Pre一樣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廠商已經在裡面多放顆加強器(a.k.a. Pre)在裡面。


以硬體傳輸類比訊號,訊號一定會變,而各家製造廠商的硬體設計與材料挑選,造就出了自己的一套聲音邏輯,神就住這。有的時候聲音就算甚麼都沒調,過個等化器突然變大,因為他的設計裡面就是含了一顆pre,硬是直接把聲音推大。

而軟體,可能數位世界可以做到完全的零與完全的一吧。有很多理論上行得通的事情,我們人聽起來就是不能接受。一開始的產出的聲音品質總是叫人意興闌珊。但就現階段而言,已經有相當的水準了,許多軟體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淬煉,也都各自開始打造了自己的[神]。而且更重要的是,軟體因為可以不斷串連,可能性變得很廣。我個人就很喜歡一個鼓聲過三到四段效果器,每一段各自有自己的功用。而且我不用為了想辦法把一台效果器當多台用,一直接來接去的。

所以硬體和軟體誰好誰壞,我保留一點地說,如果你是跟著師傅學作音樂的,那你大概已經會用很多公司裡面有的硬體了,軟體湊合著學一些基本功能就好,反正硬體的錢都花到那了,你多買個軟體能教你的人也不多,學習曲線又長。如果你是沒甚麼錢的臥房音樂工作者或是革命家,不要再騙自己了,軟體對你而言是最好的路。硬體最多湊合著用在錄音或操控就好了。如果你單純想要耍帥,想買台怪獸console放家裡的話,那你走錯方向了,買台賓士去把遍全台的檳榔西施吧。事實上,作音樂超宅的,只有個性超自閉的人才能做得出好東西,不蓋你,我認識的幾個屌哥都是隱性變態。

P.S.但還是要請音樂軟體的工程師加油,我一直不懂為甚麼你們的演算法就是有辦法讓自己軟體算出來的聲音薄掉。乾脆就重寫一個自錄程式也好阿。

圖 via alles-schlumpf
Facebook me @有危青年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編曲與編Beat的差別




原本想要打篇關於編曲的文章,可是後來想想,我擅長的工作,其實是編Beat,這和大家常說的編曲,其實是不太相同的兩種東西。要講述他們的不同, 可能從來由講起會比較適合。

一開始的編曲,簡單的說就是為了讓主旋律更能夠被完整呈獻的加工,作曲家作出一首曲子後,由其他專家,貢獻自己的專業,讓一首歌更豐富完整,這是編曲。 從古典樂團、爵士樂隊、搖滾樂手、專業編曲人,幾乎一直都是這樣子的。這是我腦海裡對編曲的認識。

而時間到了近代,因為電腦軟體的進步,流行音樂的詞曲出來,編曲通常可由一兩個人負責解決。而因為成本大幅下降,流行樂讓這種一人編曲模式越來越成主流。不管怎麼樣,這種模式的編曲,往往是曲優先產出,而後我們才開始編曲。(歌詞可在任何時候插入)

問題是這從來不是我的工作方式,事實上,就我所知,這也不是嘻哈或電子音樂或很多音樂的工作方式。以嘻哈來說,音樂和饒舌是可以獨立開來的,通常是由各自不同的專業彼此碰 撞產生火花。例如Jay-Z(饒舌歌手)的可能隨時就一直寫著他的歌詞,建立自己的lyric database。有些只是幾段歌詞,有些是整首歌,不一定。Timbaland(製作人)平常也不斷地,建立自己的beat database。有些只有鼓、有些只有調出來的音效,不管怎麼樣,他的電腦裡面有很多很多的Beat。

等到Jay-Z要出專輯了,決定這張專輯裡的一首歌要找Timbaland。Timbaland放出他的各種產品,由Jay-Z選擇。選定以 後,Jay-Z可以在當天就在Timbaland的錄音室錄好,分軌過帶後可能最後送回Roc-a-fella後製。這樣的故事,每天都不斷地發生在世界大大小小的角落。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BMj_NNPDrg]

不只是純節奏性的東西才能這樣作,靈魂歌手也能這麼作。例如我們的詠嘆調。我作出了一個beat,Erica聽了一下,有點感覺,但可能感 覺不太夠,沒關係,乾脆就把之前Erica之前的創作改調性唱進去,用一樣的點唱不同的旋律。然後我再按著Erica的歌詞編寫饒舌部分,結果我們生出了一首全新不一樣的東西。

雖然通常對大家來說,聽起來都是"背景音樂",但是編曲和編beat有著根本上的差異,一個是旋律曲式先行,另一個則是Groove先行。光光這點,就會讓音樂有著完全不同的演進,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了。總之,先有了這個概念,再接下來講編beat的事情會比較 make sense。


圖via giuvix
Facebook me @ 有危青年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關於錄製MV

昨天突然被我的鋼琴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其實我有點驚訝,因為我從來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但後來想想,每個人就是會有撞邪的時候。我自己也老是有一卡車不像問題的問題。有的時候,一個問題甚至不會只是一個問題,而是包含了六七個不同的技術在裡頭。例如說錄音的聲音品質很差這件事。

所以,我決定把許許多多製作層面的過程與經驗與大家分享。一開始,就從老師的問題開始吧。老師貼了下面這個連結給我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8TXq97SLUw]
老師主要有兩個問題
1.演唱者的影像和音樂要怎麼同步?
2.為甚麼演唱者會同時出現在後面與前面。

問題1.要如何讓影像裡的表演者能夠和音樂同步呢?

最基本的音樂錄影帶就是表演者在影像中跟著音樂演奏或演唱,你只要在錄影的時候旁邊就找個player撥著那首音樂,表演者就能夠跟著音樂演出。而在剪輯的時候,就可以用聲音對準音樂後,再把影像的聲音那軌刪掉或mute就可以了。
就像是演唱會對嘴一樣,lip syncing。音樂就像是錄音、錄影和剪輯間永遠不變的比例尺,跟著作,就不會錯。真的有錯,也是毫秒為單位的問題,我看過很多國外的MV也有一點點同步的問題。目前看來,只要誤差在一定程度以下,不太會有人計較這東西。例如像我的影片,其實差蠻多的,但也沒聽過有人針對這個問題計較。

另外除了錄影的lip syncing外,你們有想過lip syncing可以反過來玩嗎?
國外有一個badlipreading照著Lady gaga、Jay-z、Bruno Mars他們MV裡的嘴型該編歌詞
重置了一整首歌,完全是我的調調,我愛死他們了。

問題2.影像中的演唱者同時在背後也同時出現了,是怎麼辦到的?


這有兩個辦法可以辦到,昨天我和老師講的是去背,但現在想想,其實不太可能。去背是個需要相當環境下才能輕鬆執行的技術,而且照打光來看還是會有點痕跡,而我認為這個影片沒有那個環境與痕跡,所以我認為是第二個,影像重疊的技術。

影像重疊說簡單一點就像是相片的重複曝光技術,你可以讓一個人再一張相片裡面出現兩次,只要現在在底片曝光一次,隔幾秒等人換好位置以後,再曝光一次,照出來的照片就會有兩個人再影像裡,而背景也會特別亮。但在數位化的時代,我們已經不需要重複曝光了,我們只需要分區拼貼即可。


以這個影片來說,有人在動的只有兩塊區域,右前方的沙發區和左方的鞋櫃區。要一個人重複在兩個以上的地方出現,只需要在一個固定的場地,把攝影器材架好,燈光不變,重複錄影兩次,一次是沙發區彈吉他的部分,第二次是大家在後面不知道在幹嘛的部分。進影像編輯軟體的時候,把第二次大家不知道在幹嘛那段影片,右前方的沙發區挖掉,背景設成透明,把它疊在第一次錄吉他的上方,如果攝影器材與設定都沒動過的話,應該連位置也不用調了,影像應該直接就會變成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希望這些對各位有幫助,歡迎在臉書上找到我

Cheers,
Terry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